当前位置: 主页 > 经验交流 >

精准培训 提高实效 强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时间:2017-05-27 15:54来源:南谯区农广校 作者:杨枫 点击: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培育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内涵丰富,任务艰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培育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内涵丰富,任务艰巨,如何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提高职业农民的新技术应用率,是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值得研究的问题。南谯区农广校认真总结多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验和教训,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断创新培育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一、明确培训目标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目的是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留得住的新型劳动者,也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要手段,侧重打造创业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青年农场主队伍。目标是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一是具有较好的社会素质,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讲公德、有道德、重美德、尚文明;二是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术和技能,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三是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二、转变培训观念
    目前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商品经济农业转变,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以种养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共同发展转变;生产手段向农业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全程机械化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业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时代的变迁影响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观念的改变,现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不仅要在新技术上培训,而且要在观念、知识、技能、诚信、合作等方面加强培养,使职业化的农民其思维、行为、态度、心理都能符合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重点应体现在:一是要用现代科技武装职业农民,用现代意识提升职业农民,推进职业农民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二是要培养职业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成为能够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推进职业农民从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三是要培养职业农民合作意识,提高职业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职业农民从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四是要培养职业农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意识,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推进职业农民从小户型向大户型转变;五是要培养职业农民主动参与意识,调动职业农民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职业农民从盲从型向主动型转变。
     三、创新培训方式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员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以方便学员为出发点,让他们带着问题来,解决问题走。改传统的“教员讲、学员听”的“满堂灌”的单向封闭的课堂教学为课堂、田间课堂交叉授课模式,改“填鸭式”为“菜单式”教学,改“被动式”为“互动式”教学,改只注重“洋专家”为“土、洋”结合的教学等方式,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实践式、考察观摩式等教学方法,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田间,大力推行田间课堂培训,提高学员的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机信息平台、微信平台等远程教学等技术手段。培训不仅要集中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践操作、外出考察观摩等。集中培训的同时组织学员到高产创建示范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现场,教学培训实践基地,采取“田间课堂”的方式开展实践实训,培训实际操作技能,拓宽学员的科学种田的思路。
采取适应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方式,为培育对象制定教学计划、授课计划,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创业发展条件。通过专家与学员之间参与式、互动式、启发式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员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了培训效果。
     四、创新培训内容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内容要符合当地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针对性,使每个参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和学员生产需要,让学员“点单”,专家“下厨”, 要分产业、分类型进行系统性、全程性职业技能培训,做到“一班一案一特色”,切实满足学员需要。培训内容在主要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科学应用和肥、水调控管理、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基础上,重点培训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信农机农艺融合、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技术技能,同时也加大了对涉农政策法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市场营销、“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的培训。通过课堂讲授、学员讨论、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内容通俗易懂、实用,且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从而使已训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五、创新跟踪服务
    在开展室内课堂教学、田间课堂指导、体验式实践、参加外出考察、观摩学习的基础上,实行农技人员跟踪服务职业农民制度,建立健全跟踪指导服务学员档案,明确跟踪指导服务技术指导员,每10名专业服务型学员有一个技术指导员跟踪指导,每5名生产经营型学员有1个技术指导员指导。跟踪方式有:近距离(上门到现场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服务)、远距离(互联网、微信平台、QQ群等)传播信息、新技术,更新知识。对跟踪指导的技术指导员实行问责制。同时规范台账,明确记录每个参训学员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联系方式等,完成培训后,便于技术指导员对学员随时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及时了解学员的学用结合效果,争取做到学员在生产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六、做好认定管理
    认定管理就是对培训合格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再进行逐个调查确认,建档入库,规范认定程序,动态管理。根据皖农科〔2015〕125号文件要求,南谯区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中心)作为南谯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的承办机构,积极配合区农委做好认证登记,规范证书制发和管理,加强认定后新型职业农民的建档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整合有关政策扶持新型职业农民。2014-2016年认定生产经营型562人。
    七、强化政策扶持 
    从农业部门自身,首先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包括高产创建、农技推广、病虫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其次,确保各类农业补贴、支持现代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再次,把有深造意愿的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学历教育,把其培养成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我校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初步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机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培育体系,打造了一批培训师资队伍,涌现了一批先进职业农民典型,成效显著。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体转型较慢,职业农民队伍规模还比较小,对现代农业的支撑较弱。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要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与农民的实际需要有差距,这就需要农业部门想更多的办法,探更多的路子,真正实现广大农民的职业化,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农业更强。
 
 
 
 
(责任编辑:施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