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经验交流 >

开展职业教育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培养机制——界首市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的实践

时间:2017-06-22 09:06来源:界首市分校 作者:李军 点击:
2013年以来,界首市农广校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工作,在探索实施三位一体培育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实践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农业发展
   2013年以来,界首市农广校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工作,在探索实施“三位一体”培育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实践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不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偏少等资源结构不优问题,统筹谋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训等素质提升项目,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培养机制。
   一、工作特点
    1、规范落实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体现制度体系。
    2、积极实践新型职业农民的大中专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训两项素质提升工作,建立持续培养机制。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工作机制。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办 [2016]98号),明确了培育目标、培育对象、培育原则、培育方式,建立政府主导、农委主办、农广校承办、部门参与、乡镇街道协作配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机制。
 (二)统筹谋划培育项目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资源结构不优的问题现实,积极谋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冬春科技培训等素质提升项目,争取地方财政支持。界首市农广校教育培训财政预算从2013年的40万元,到2014年的70万元,2015、2016年的108万元,2017年的121万元,为不断创新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方法,建立持续培养机制,提供了财力保障。
  (三)创新培育模式
   1、规范落实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
(1)整合资源资金,加强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依托界首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界首林场、家庭农场等,投入40万元采购教育培训设施,建立了6个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岗位实践在基地的有效结合。
(2)制定培训规范,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生产技能和现代农业发展意识。
明确培育目标,科学安排培训环节。首先从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出发,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其次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出发,改进培训课程设置。以综合文化素质需求确定公共课程;以产业发展确定教学方向,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学用结合。
创新培训方法,扎实落实培训环节。聘请专家型人才和乡土专业技术教师组成培训团队,进行双师配合式培训;借鉴SYB创业培训模式和参与式教学理念,创新参与式、互动式、激励式培训模式;通过集中和分组等形式组织学员岗位实训,提升学员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实践能力;组织学员外出实地考察学习,听取发展现代农业经验介绍,深切感受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农民积极的现代农业发展意识、超前的创业思维和扎实的创业能力,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创业潜能。
(3)建立认定管理制度。市政府制定出台《界首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与管理办法》(政办[2016]99号),明确了分产业、分级认定标准、申报认定程序和动态管理制度,开展分产业分级认定,定期(三年)开展年审工作,落实“三级贯通”制度。
(4)制定政策扶持。制定产业发展、财政保险金融支持、示范经营主体建设、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培训、表彰奖励政策等。
  2、建立持续培养机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1)勇于实践,开展大中专职业教育。2013年以来,在认定的960名新型职业农民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免费中专学历教育521人,与安徽科技学院继教学院联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免费大专学历教育68人,探索了新型职业农民不同级次的职业教育层次需求通道,实现了职业教育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化。
(2)不断探索,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为进一步规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工作,贯彻落实《界首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政办[2013]76号)、《界首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办发[2016] 99号)文件精神,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每三年累计不少于36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培训方式,探索开展了界首市2013、2014、2015年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929人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继续教育培训时间从2014年的24学时,到2015年的30学时,到2016、2017年的36学时。拓展新型职业农民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的应用与思维;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经营主体与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
    三、成效分析
   界首市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和建立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训素质提升等持续培养机制,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增添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
(一)、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持续培养机制使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变成现实,促进了农业产业布局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转变,为构建优势农业产业带、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已形成粮食种植、果蔬、林果、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粮经比达到6.5:3.5;畜禽规模养殖场1692个,规模养殖率达79%。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4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7%。
(二)、推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2003年以来,界首市认定新型职业农民960人,领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726 家。全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达220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6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以快速发展壮大。
(三)、高素质高技能职业农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一是职业农民的资源结构得到优化。39位(其中:本科3人、大专36人)大学生、551名中专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成功的典型,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二是农业经营理念发生转变。注重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生产,全市形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区4个,国家、省、阜阳市安全优质标准化基地17个;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42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三是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效应开始显现。新型职业农民以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全市涌现出一批农牧结合的循环农业、三品一标的绿色农业、引领市场的创意农业和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典型,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责任编辑:施玲)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